胃息肉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腺瘤性息肉,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
消化系统是息肉的好发部位,较多见于食管、胃、胆囊、小肠和大肠,又以胃比较多见。消化道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由于较少引起症状,也比较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会被发现。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得都比较小,不到一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疾病,仅少数人增生性息肉长大,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腹痛不适这类症状,有的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出现较严重的病变。
当发现是腺瘤性息肉,则要及时进行治疗,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专业手术将息肉切掉。为防止胃息肉病变,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此外,加强自我保健,把住吃喝关,避免加重胃的负担。
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下面问题:
做了胃息肉手术,患者要注意禁食方面的问题,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当天可少量饮水,每次大约4汤匙至5汤匙,在约两小时一次。假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适量清流质饮食。
第三天可给予全量流质,每天大约6餐至7餐,饮食原则是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两三个小时进食一次,宜选不胀气,不过甜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藕粉等。餐后宜平卧大约半小时左右。
若术后恢复正常,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馄饨等,每日大约5餐,饮食原则是呈半流质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量较少,少量多餐。
患者出院后可进食软饭,主食与配菜宜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一些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及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禁烟酒,饮食做到有规律,术后半年左右可逐渐视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胃息肉早期多数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当出现症状时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恶心和呕吐时临床常见症状。
恶心是呕吐的前驱感觉,通常会单独出现。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感,伴有头晕,血压减低这些症状。这是较多见的临床常见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病因较复杂,可能是器质性、功能性或腹腔内器官病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