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胃炎不陌生,可能对胃息肉了解得不多。对于胃息肉我们要积极做预防,生活上应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中应做到少食多餐,平时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做到规律饮食,少喝酒或戒酒。
胃息肉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引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平时可吃一些对缓解病情有好处的食物,饮食上做到少食多餐,不要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生活中,胃息肉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引发胃息肉的病因比较多,胃息肉可能是由于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的,应该配合相应的治疗方式来进行。
物理因素。假如长时间饮浓茶、烈酒,食用过热、过冷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粘膜损伤。
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甲状腺疾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症患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胃息肉,胃溃疡等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增生性息肉
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
腺瘤性息肉
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
胃息肉患者多数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胃息肉的诊断通常是依靠胃镜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可检出较大的息肉,表现为突出于胃腔的隆起性疾病。胃镜下息肉多呈圆形或半球形,少数为分叶状,表面黏膜光滑或有细颗粒感,多呈橘红色,较周围黏膜色泽稍重;长蒂者顶端变化较明显,可有白苔、糜烂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