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溃疡症状表现是不起眼的疼痛,可小小的胃疼却是较多胃溃疡患者的难受之处。较多胃溃疡患者都知道,胃溃疡不易治疗,胃溃疡患者对自身疾病要做到高度关注。当怀疑患上胃溃疡后,得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做治疗。
出现固定包块:有一部分胃溃疡患者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块迅速变大,按压疼痛。随包块的变大,呕吐也随之加重,此情况多数是发生恶变。
疼痛性质改变: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两个小时内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疼痛多在饭后两三个小时出现,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全部消失,有的患者可出现夜间痛。胃溃疡疼痛如发生在胃幽门部,且疼痛有节律性。这时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消瘦:凡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胃溃疡患者,短期内出现食欲减退、厌肉食、恶心、呕吐、吐隔宿食或暗红色食物、营养状态不佳、明显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都可能是胃溃疡引起。
黑便:一般黑便可见于进食较多猪、羊、鸡等动物血之后。如果溃疡患者出现了黑便,或者化验大便持续有血,需特别注意,应进一步查清,这往往是恶变的先兆症状。
胃溃疡疼痛位于上腹偏左或正中,节律性疼痛,胃溃疡病人胃酸一般不高,进食后短时间内舒适,餐后大约两个小时内,胃内饮食对胃壁的刺激,胃酸分泌量增多而出现疼痛,至下次餐前消失,有的会在午夜痛和饥饿痛。这是因胃酸分泌减少疼痛便缓解。当溃疡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后壁时,除节律性疼痛外,常可放射至背部。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位于上腹部偏右或正中,与胃溃疡不同,患者大多胃酸分泌亢进,疼痛的节律是餐后两三个小时开始疼痛。进餐后才缓解,夜间痛和饥饿痛是它的特点。这是因进食后,食物将胃酸稀释中和,疼痛缓解,当胃内食物排空后,胃酸浓度又增高,又疼痛。
腹痛。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相似,常表现出腹痛。胃体部溃疡的腹痛部位往往在上腹中线的左侧或左上腹部。
位于胃小弯高位的溃疡、贲门或胃底部的溃疡,疼痛出现在前胸的左下部位;胃溃疡位于后壁或向后穿透胰腺时,可出现后背疼痛。胃溃疡的疼痛定位不如十二指肠溃疡那样局限。